作為一枚每日咖啡黨,雖然無咖啡不歡,但撐死了日常的咖啡量大概也就每天2杯的樣子吧。
剛開始看到自己中簽了一次性9款咖啡液橫評時,著實是興奮了一把。但當看到評測要求時,才發(fā)現(xiàn)幼稚了——9款咖啡液,除了要體驗一般的沖泡方式外,還需要加評用牛奶沖泡,以及9種創(chuàng)意沖(折)泡(騰)方式……三九二十七,相當于要干27杯咖啡,頓覺鴨梨山大~!
但正所謂“自己挖的坑,含著淚也得填上”的該死的責任感,無可奈何之下只好利用周末2天時間把這27杯咖啡給肝完了!
說多了都是淚啊!
還是扯回正題吧,今天就來給大家分享這篇肝出來的眾測報告,希望各位看官本著一點點的同情心,給個評論、點贊、收藏一條龍吧!
一、為什么是咖啡液?
“咖啡”一詞源自阿拉伯語,意識是“植物飲料”??Х茸畛跗鹪从诜侵薜陌H麪柋葋單髂喜康母咴貐^(qū),并且隨著世界航海貿(mào)易的興起而傳遍地球。1892年,法國傳教士把咖啡帶到了中國,并成為中國的首株咖啡——云南鐵皮卡。
咖啡其實是來自咖啡樹上結的咖啡果里的種子——咖啡豆Coffee Beans。為了方便保存并保留咖啡豆獨特的香氣,所以都需要經(jīng)過烘焙、研磨的加工制程,然后再經(jīng)過萃取才會變成我們日常能喝到的咖啡。
咖啡本身有很多分類,但原來我們常說的阿拉比卡跟南山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分類。其實如果按照栽種以及生物學劃分,只有4種和3種的大分類。其中按照樹種來劃分,分別是阿拉比卡、羅巴斯塔、利比里亞、埃塞爾薩。而生物學的劃分則是阿拉比卡、羅布斯塔、利伯瑞卡。
至于南山咖啡只是阿拉比卡下面的鐵皮卡中的一種變種,相當于是爺爺跟孫子的關系吧。除此之外,另一個常說的曼特寧其實也是鐵皮卡的變種,它跟藍山倒是同一輩的。
原生態(tài)的咖啡是以烘焙后的咖啡豆來進行存放和流通,然后在現(xiàn)磨、沖泡,包括我們日常去McCafe、瑞幸等咖啡店里喝到的都是這種傳統(tǒng)的咖啡制作方式。不過對于懶鬼來說,更常用的其實是像雀巢、麥斯威爾那樣的速溶咖啡,那個其實是通過萃取、烘干、研磨打碎方式制成的干狀咖啡粉,因為方便運輸、使用,加上大規(guī)模工業(yè)化生產(chǎn),所以價格低廉,但也因此很受鄙視——只有像我這種不追求口感,只要里面的咖啡因的人才會喜歡!
而咖啡液則是最近幾年才涌現(xiàn)出來,它跟速溶咖啡比,只經(jīng)過了萃取和濃縮,省卻了烘干、研磨的過程,所以在咖啡香味方面的損失較少,因此漸漸開始普及起來了。
咖啡液在使用上基本跟速溶咖啡一樣便捷,而且因為它是液體而非粉末,所以對于沖泡用的水溫、液體種類的要求會更低,尤其是可以直接用冰水、蘇打水、牛奶來進行沖泡,并且可以衍生出更多的創(chuàng)意玩法,因此火是必然的。
但因為是液體的緣故,對于包裝的要求會相對高,加上濃縮率不如速溶咖啡,所以在運輸物流成本上也會有所增加,因此咖啡液的價格往往會高于速溶咖啡。
二、9款咖啡液逐一點評
這次參與到橫評的咖啡液一共9款,當中包括了一些我比較熟悉的品牌,當然也有不少的后起之秀,所以先通過簡單的點評來介紹一下。
PS:以下排名不分先后,只是按照我記筆記時的順序來寫,與評價和排名無關。
1、隅田川 百搭鎖鮮咖啡液 無糖意式
隅田川是最近2年才被熟知的一個日本品牌,反正我最初知道這個牌子還是在聽博客時的植入廣告,不過不是假洋鬼子,而是日本株式會社CICT的自有咖啡品牌。
我買過它家的凍干咖啡,所謂的“凍干”其實也就是速溶,只是將咖啡萃取液烘干之后直接打碎而不是研磨,因此顆粒要比速溶咖啡更大,像大家熟知的UCC就是凍干咖啡的代表之一。
在這次橫評的9款咖啡液里,隅田川的液體含量是最低的,只有10g。根據(jù)官方的介紹,這是因為隅田川采用了13倍的濃縮萃取,所以我們所能獲得的咖啡液的份量就會減少。
不過隅田川并沒有明確告訴用戶應該用多少毫升的水或牛奶前去勾兌,所以我只能按照一般咖啡液的原則以1:12的比例去沖泡,因此最終我們可以獲得一杯130ml的咖啡。
按照大伙熟悉的星巴克中杯、大杯、超大杯來做參照比對,隅田川的沖泡份量只有中杯的36%左右,這個份量恐怕是有點少的——最少對于像我這種天天喝咖啡的人來說,基本就是一口悶的程度。
不過相應的單顆隅田川咖啡的成本并不貴,如果是入手50顆/盒的囤貨裝,平攤下來也就3.8元/顆不到,甚至算上各種優(yōu)惠,完全可以做到3.5元/顆。所以還是挺經(jīng)濟實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