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聊聊掃地機器人。其實早在7,8年前,還沒有什么人認同這類產(chǎn)品的時候,我就“有幸”使用過了某品牌的掃地機器人。那時候的機器人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又不是不能用!”
時間來到2022的夏天,掃地機器人這種智能家電在今天已經(jīng)完全不罕見了。但機器人到底聰明了多少,清掃效率到底提高了多少,我依然要打個問號。
今天我們就用石頭科技的T8自集塵掃拖機器人來解開這個問號!
產(chǎn)品的幾大特點先大概了解了一下。超大塵袋-就是可以收集更多的灰塵和垃圾,不用頻繁傾倒。大容量電池,這很容易理解,續(xù)航時間更長。智能集塵和全向浮動膠刷-光從字面沒法深刻體會需要實際使用體驗。
話不多說,我們直接開箱體驗。打開包裝眼前一亮,非常大一張快速指南。
反面是這樣的,可以說從配色到說明本身都非常簡潔。按照這個說明來做,感覺第一次使用的新手也可以快速上手。
拿掉快速指南就是機器人的底座和機身了。
請出本尊看看樣子,包裹還是很嚴(yán)實的。保護膜層層到肉。
新機撕膜是最爽不過的事了,不過看著猶如鏡面般的殼體不免有一絲擔(dān)心劃傷了怎么辦。這嶄新的樣子也太好看了吧。
機器正面非常簡潔,就三個按鍵。分別是啟動,回充和菜單。
雖然是塑料外殼但看上去質(zhì)感和做工還是非常不錯的。整體絲滑細膩,表面光亮精致。logo下方的邊緣有點微微翹起,第一眼還以為是磕壞了呢。其實這是一個便于掀起上蓋的人體工學(xué)設(shè)計。
掀起你的蓋頭來,原來這里就是存放灰塵和水的二合一集塵盒。
機身的周圍和上下都遍布了各種傳感器,能不能高效地清潔地板就靠這些黑科技了。
這就是傳說中的Lidar Vision。避障,建立地圖有了它更加精準(zhǔn)可靠。
把“烏龜”翻個身看看,布局還是挺工整的。
好大的兩個像越野車一般的輪子,使得T8具有2CM的越障能力。另外,一個醒目的紅色全膠滾刷配合一個右側(cè)的獨立掃地刷頭,可以使灰塵和毛發(fā)無處遁形。
機器的銘牌上標(biāo)識了型號和安全參數(shù)。兩個金屬觸點是機器歸位底座后和充電器連接的位置。
除了機身的激光雷達底部還有四顆傳感器來保證機器的避障和清掃能力。這傳感器的數(shù)量簡直堪比特斯拉啊。
然后取出我們的集塵座,上部是一個黑色的帶有磨砂質(zhì)感的蓋子。下部曾是回收灰塵和充電基座。
來看看細節(jié),這里非常貼心地標(biāo)示出了使用前需要撕掉保護膜。否則可能影響機器人返回基座的定位哦。
基座側(cè)面的排風(fēng)口,模具較為細膩,大大小小的圓孔錯落有致,整齊排開。
機器背面。
打開黑色的集塵盒蓋子,出廠時候已經(jīng)安裝好了一個可以反復(fù)使用的無紡布集塵袋。
這樣機器人清掃完以后會把灰塵收集到這個袋子里,免去了每次清掃都需要傾倒灰塵的麻煩。
這也是T8的這個型號叫做智能集塵版的主要功能之一。
基座的下部還有一個底座,需要自己簡單安裝一下。
根據(jù)快速指南,哪怕沒有動手能力的女生也能輕松駕馭。
這里的孔位是集塵器的一個風(fēng)道,正是通過這里把機器人清掃出來的灰塵收集到集塵器的袋子里。
不得不說,在整個開箱過程中,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產(chǎn)品的每個細節(jié)做工都很到位,也很用心。
盡管安裝只需要簡單地擰六個螺絲,廠家還是在底座反面配備了一把簡易工具。
根據(jù)快速指南,把機器倒置過來更容易安裝。
簡簡單單1分鐘搞定。
上電源線準(zhǔn)備開始工作。
機器背部設(shè)計有導(dǎo)線槽,可以把多余長度的電線繞進槽里,使整體更加美觀規(guī)整。可以說每個設(shè)計都處處從用戶的角度出發(fā)。
通電后中間的電源指示燈亮起,至此開箱安裝過程全部完成。整體的樣子如圖所示。
下面我們就要來看看它到底能不能幫我們打掃干凈地板了。
還是快速指南,掃碼下載完石頭的APP后根據(jù)步驟綁定完畢,連接WiFi。
第一部就是檢測到新的固件需要更新,無腦點好的。
第一次使用機器人會建議你建立家庭的地圖并保存,這樣下次就可以實現(xiàn)更個性化的清掃。
我們這里使用快速建圖功能,也就是只建圖不清掃。我們可以看到,機器人12分鐘就把140平的三室兩廳的房間布局給掃描出來了。前面提到的機身上的各種傳感器在這里起了關(guān)鍵作用。整個建圖過程還是非常準(zhǔn)確高效的。不僅如此,程序還自動對掃描出來的每個房間自動做了區(qū)域劃分,每個房間還支持自定義改名。這樣在下次清掃中你就可以個性化需要清掃的位置了,從這點來看智能化程度還是很高的。
得益于機身上的高科技激光傳感器,建圖居然支持3D模式建圖。這樣一來給人的感受更加直觀。
需要拖地模式的時候需要裝上專用的拖地支架。
支架反面是一塊魔術(shù)貼固定的拖布,用完可以取下清潔。
安裝也非常簡單,只需按上去兩邊的卡口便自動鎖緊。這樣機器人感應(yīng)到了拖布安裝便會自動進行拖掃一體化操作無須額外設(shè)置。
最后我們在二合一的集塵盒里加上一些水就可以開始拖掃工作了。
整個清掃過程中避障功能很給力,也很智能化,效率不錯。不會出現(xiàn)以前的機器人那種在一塊區(qū)域重復(fù)勞動的現(xiàn)象。一般低于2CM的門檻也可以輕松越過。
多肉植物掉落的葉子也可以完全吸入。吸塵能力可見一斑。
清掃過程中出現(xiàn)一次異物纏繞提醒。
根據(jù)提示拆下主刷發(fā)現(xiàn)居然是一顆圍棋棋子卡在了滾刷里。由此可見,只要小于五毛硬幣的硬物一般都沒什么問題。
這個140平的房子掃拖模式下基本1個小時左右可以完成。電量只消耗了25%。以前需要預(yù)約時間,現(xiàn)在石頭的機器人都可以遠程控制。比如出門做個核酸排隊的時候就可以打開石頭APP遠程命令機器人開始干活。這樣等你到家基本都清掃完了。當(dāng)然,你也可以預(yù)約每天固定的清掃時間以及清掃區(qū)域。
取出集塵盒看看“戰(zhàn)果”。盡管是幾乎每天都打掃的屋子仍然可以清出那么多灰塵和毛發(fā),簡直不可思議。因為平時掃地或者吸塵不可能那么仔細,很多邊邊角角的位置也是極易忽略的。機器人就沒有這個問題,它會勤勤懇懇地尋找屋里每個角落,一塊不漏地干完回家。
回到基座機器人會智能選擇是否進行集塵。也就是將集塵盒里的灰塵收集進集塵袋。這樣的好處就是幾乎2,3個月你都不用去清理機器人,只要簡單地按開始鍵或者語音命令機器人打掃即可。
放一組清掃前后的簡單對比,都是日常生活狀態(tài),并非刻意擺拍。
黑白的配色也很容易融入大部分家庭擺設(shè)和家居布置,特別是現(xiàn)代時尚型裝修的戶型,一臺掃地機幾乎成了標(biāo)配。
幾周使用的帶來的最大感受就是的確非常省心。相比我?guī)啄昵坝眠^的機器人在很多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