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遠落后于西方的中國玩具工業,是如何在一批又一批企業家的努力下,逆著時代浪潮而崛起的?
1992年的廣東,當時正趕上12級的臺風,大雨瓢潑,交通阻斷。
一名蔡姓廣東商人想去香港旅游的計劃因此被打亂,但是他報名的旅行團卻準時出發了。于是他改道繞行幾百公里追上旅行團,只為去這傳說中的國際貿易中心見見世面。
這一決定,改變了他的人生。三年之后,他的新玩具風靡全國,十四年之后,公司直接上市。他的個人資產從創業之初的3000元,變成了現在的100億。
這家公司的崛起,也代表著中國玩具的發展邁向了一個新時代。
如今,中國成了玩具生產大國,同時也是出口大國。2021年,中國玩具零售與出口總額超過4000億元。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中國玩具的故事。
01
開端——商務印書館
很多人都知道商務印書館是家出版社,卻不知這家百年老店在清末時已經開始制作玩具。
1908年,上海商務印書館的張元濟先生意識到玩具也可以成為教育的一部分。之后便出版了兒童識字游戲《五彩精圖方字》,類似現在的識字卡片,被視為中國近代玩具史的開端。
在之后的十余年里,上海商務印書館共計推出了200余種適合不同年齡、不同形式的玩具,獲獎無數。
當時剛引進國內的西洋玩具雖說技術上先進,但價格也是真的貴。例如這張清末的西洋貨發行價目單中,就標明了一只發條機器人售價是3000文,機械電車售價是600到8000文。
(圖片來源:《中國小玩意》,作者:陳國泰)
而當時光緒年間的物價,一只雞蛋才3-5文錢,一斤牛肉25文錢,普通工人月收入也只在300-1500文錢。
注意那時候還沒有分期免息,也沒法賣腎。一般人根本消費不起,所以當時的中國玩具至少在價格上還是有一定競爭力的。
之后一戰爆發。英國、法國、德國等列強無暇顧及中國市場,這段期間給中國的玩具工業發展留下了寶貴的時間。
除了商務印書館的各種玩具以外,像濟良所生產的娃娃、范永盛金屬玩具工廠的鐵皮玩具、大中華賽璐珞廠的賽璐珞玩具,雖然技術沒跟上,但很多玩具的外觀設計至今看起來都不算過時。
可能年輕的朋友不太了解賽璐珞這個材料,簡單理解就是上個世紀的塑料,用途廣泛。除了制作玩具 、臺球、乒乓球,還有各種日用品以外,很多老動畫片,像美少女戰士、名偵探柯南、多啦A夢、櫻桃小丸子等,都是在透明賽璐珞片上勾勒和涂色,一幀幀畫出來的,這一系列線稿精致、顏色界線分明的動漫風格也被統稱為賽璐珞風格,算是時代產物了。
說回玩具,在眾多國產玩具廠中,成就最突出的,非上海康元制罐廠莫屬,這也是中國近代史上唯一一個玩具大廠。創辦人項康元只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就從一家幾人的花鐵印刷小廠,發展成幾百人的大廠。
聽名字也知道主業是制罐的,本來想著是利用制罐剩下的鐵皮邊角料生產玩具搞點創收。
誰能想到,這一做,便載入了史冊。
02
康元玩具廠的興衰
不管你是幾零后,看到這個東西都不會陌生。
(圖片來源:《中國小玩意》,作者:陳國泰)
但如果你的鐵皮青蛙翻過來有這個圖案,那恭喜你,你可能要發財了。
(圖片來源:《中國小玩意》,作者:陳國泰)
這并不是七八十年代人的童年,而是上世紀30年代的跳蛙,也是中國最早的一批,現已成為絕版收藏。
據一個玩具收藏家透露,這只青蛙目前可以賣上好幾萬的價格。而生產它的公司,就是前面提到的康元制罐廠。
1922年,當時大上海流行洋貨。化妝品、香煙盒、餅干盒都是用鐵皮制作的盒子,多為日美生產。直到康元制罐廠誕生后開始打破這一局面。
建廠之初,資本僅有5萬,但之后,在項康元先進的管理、經營和營銷之下,營業額也水漲船高。
圖片
(數據來源:《中國小玩意》,作者:陳國泰)
輝煌時期,在揚州、天津、福州、香港增設分廠,甚至還出口海外。
1935年,鼎盛時期的康元制罐廠,營業額是1926年時的26倍還多,之后還發行過股票。
為了處理大量的制罐邊角料,他們開起了制作鐵皮玩具的生意,我們前面提到的跳蛙、跳雞、跳鴨,升線猴等一系列具有機械動作的鐵皮發條玩具。都是仿照起源于德國的鐵皮玩具制作并出售的。
除了產品本身質量過硬,營銷手段放到現在也絲毫不顯落后。
為了加強市場對“康元出品”的認知,并達到“凡我中國兒童,必有康元玩具”的目的,康原廠不僅在報紙雜志上大做廣告,而且還推出多種廣告宣傳品,比如紙扇、鏡子、包書紙等。
一眾企業文化、企業周邊,被安排地明明白白。這要是放到現在,也得是個年輕人擠破頭都想進的大廠。
可惜好景不長,再過兩年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康元制罐廠也沒能躲過戰爭鐵蹄的蹂躪。
二戰時期上海淪陷,生產玩具的重要物資馬口鐵、木材實行統制,價格飛漲,玩具廠幾乎都宣告停業,直到抗戰勝利才恢復生產。
據1946年《解放日報》報道:至該年7月為止,上海3914家大小民營工廠中,就有75%的工廠倒閉,失業人數達30萬,占全市工人總數的40%。
加上濫發貨幣,物價飛漲,人民購買力越來越低,一本16開的兒童卡通故事書也從1946年的500元漲到1947年的1500元,然后3000元,最后漲至5000元。
一只普通的賽璐珞玩具洋娃娃,也從戰前的幾十元漲到好幾萬,漲幅達到1000倍。
建國后,在政府的扶持下,包括康元制罐廠在內的企業都迅速恢復生產。康元玩具廠在經歷了公私合營后改名為上玩二廠。
50年代中期,金屬玩具在國際市場上如日方中 ,每年的貿易額達到數百億美元。這時候上海康元制罐廠干脆也攤牌了,直接轉型。
曾經,康元是個制罐的,玩具是副業。后來,康元成了做玩具的,制罐成了副業。
03
中國一躍成為玩具出口大國
解放后,上海玩具廠一改“仿制”“復制”西洋玩具的路線,開始努力設計有中國風格的兒童玩具。五十年代的玩具主題離不開“抗美援朝”,六十年代的玩具總想著要“上天 ”,七十年代開始有了聲控玩具,八十年代,肯定少不了“黑貓警長”,還有各種版本的“濟公”。
而中國一躍成為玩具出口大國的契機,還得從中國香港開始說起。
1953年,日本玩具的出口量占世界第一,霸占了整個東南亞市場。但從70年代開始,老大的地位就讓給了迅速崛起的中國香港。
(數據來源:《中國小玩意》,作者:陳國泰)
中國玩具從1959年開始出口,1965年在中國香港舉辦的玩具展覽更是把中國玩具推向全世界。小熊照相、冒煙火車、噴氣客機等在中國香港、東南亞,甚至歐洲國家的銷路都非常好。
轉型之后的上玩二廠作為上海唯一的玩具大廠,也自然而然地接下了出口玩具、為國家賺外匯的任務。所以在上級和公司的要求下,上玩二廠KPI是年產100萬美金。
上玩二廠從1962年1月到9月,上玩二廠每月平均出口值就達到了27萬元。1964年升至813.8萬元,1965年一躍達到1167萬元,一路飆升。
玩具出口除了能夠換取外匯,還有表達和平愿望及文化交流等重大政治意義。1956年,有關部門指定以上海康元玩具廠為首的各玩具廠作為外賓接待單位。
可惜的是,受制于歷史原因,以康元玩具廠為代表的中國近代玩具廠商們在技術迭代上開始停滯。在他們還在繼續鉆研新造型的鐵皮玩具、木制玩具和賽璐珞玩具時,時代變了。
1987年末,上海電視臺翻譯的變形金剛正式在國內上映,正式授權的玩具也隨之進入國內市場。
在那個時代,沒有哪個男孩不想擁有變形金剛。
之后四驅車、悠悠球、樂高積木、芭比娃娃等玩具,再加上電子游戲的興起,讓孩子們的童年有了更多的選擇。
相比之下,造型擬真度低、可玩性差、邊緣鋒利導致安全性低的鐵皮玩具,于90年代走下了歷史舞臺。而另一種20世紀玩具常用的材料——賽璐珞,也由于其成分硝酸纖維素極易燃燒,以及其穩定性差、易開裂等問題,逐漸被更安全的塑膠取代。
2000年,康元玩具廠已結業轉制,隨后由廠內幾名領導共同設立一家公司,管理廠內留下的模工與職工,之后再繼續了差不多十來年就停了。
至此中國的玩具重心從上海向廣東轉移,不為別的,就因為離香港和澳門近,方便出口。
但中國玩具工業的發展,并未終結。
04
奧迪雙鉆,幾代人的伙伴
90年代,流行了半個世紀之久的傳統玩具瀕臨淘汰。
當時廣東某塑料玩具廠的老板也意識到該轉型了,于是費勁千辛萬苦來到香港,尋求新的商機。
這個人叫蔡東青,他的公司有句廣告詞大家都很熟悉,那就是“奧迪雙鉆,我的伙伴”。
如果說老一輩企業的生存經歷了太多的時局動蕩。那像奧迪雙鉆這樣新興企業的發展,真算得上是天胡開局。
首先,出生地堪稱完美,90年代,中國玩具的扛把子城市從上海逐漸向廣東轉移。而蔡東青所在的汕頭市澄海區,至今有著“中國玩具禮品之都”的稱號。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只要你能想到的玩具,都可以在澄海找到。
澄海另外的先天優勢就是,上游下游一把抓,只要你能做出來,在當地馬上就能賣。
直到現在依舊如此,在前幾年的報道中還記載著“中國70%出口玩具在廣東,廣東70%出口玩具在汕頭,汕頭70%出口玩具在澄海。”
對內就是批發源頭,對外方便隨時出口。
四驅車需要的零件在那都能找到代工。不過這做出來的車子和田宮相比不能說完全一致,只能說一模一樣。
不光外形,在像說明書這樣的細節上,那也是像素級“致敬”。
除了出生地天賦使然,奧迪雙鉆的前期發育也多虧競爭對手沒得太過突然。
可能有朋友會好奇,為什么到現在為止日本的四驅車都從來沒在中國賣過?
答案是曾經有過,只是被干沒了。
20世紀90年代初。一個叫福萬的中日港合資公司,其中日方的投資公司就是現在特別有名的萬代,借著后者的玩具生產線,福萬率先占領了中國四驅車市場。
然而因為一次致命的生產設計失誤導致福萬生產的模型被全數摧毀,最終停產。也就是說當時奧迪雙鉆最大的競爭對手說沒就沒了。
中國四驅車市場出現空缺,這波漏,奧迪雙鉆屬于白撿,隨后開始乘勝追擊。
1996年開始,奧迪雙鉆與國家體育總局、科委、共青團等五個部委聯合舉辦了共11屆青少年“奧迪杯”四驅車大賽。
除此以外,還有另一手騷操作:引進日本四驅車動畫。很多人以為當時奧迪雙鉆的四驅車之所以流行,是恰好趕上了國內各大電視臺播放四驅車動畫片的好時候,而實際情況恰恰相反。
《四驅小子》和《四驅兄弟》這兩部動畫片都是奧迪雙鉆從日本花巨資引進并在國內電視臺轉播的。
買來動畫片就能讓電視臺播,辦個比賽能獲得5個國家部委的背書。只能說,這可都不像一個普通民營企業家能干出來的大事。
然后最絕的事來了——憑借著商標的相似,在人家田宮砸錢拍的《四驅兄弟》中間,插播自己家的四驅車廣告。
據說這句“奧妙智慧的啟迪”就是奧迪雙鉆要求加上去的。
就這樣奧迪雙鉆以一手漂亮的移花接木直接奠定了自己在國內四驅車的“正統”地位。在當時,小到校門口、少年宮的小打小鬧,大到電視臺的比賽直播都圍著它做足了文章,全國陷入了一股四驅車的狂歡之中,奧迪雙鉆自然是從中賺得盆滿缽滿。
當時的影響有多大?以至于現在還有很多網友都堅定的覺得奧迪雙鉆,才是“最正統”的。
仿了田宮的logo,用了田宮的設計,還拿著田宮拍的動畫片給自己家玩具帶貨。這種全方位無死角的商業薅羊毛行為,草船借箭都遜色了幾分。
而在四驅車上撈不著錢的奧迪雙鉆,慢慢地,變成了奧飛娛樂,開始轉型成“內容生產公司”。2009年,奧飛娛樂以“國內動漫玩具第一股”的身份在A股上市。
說來也巧,感覺蔡老板創業真是冥冥中自有神助。
曾經,他想做四驅車了,咔嚓,福萬倒了。
后來,他想自己做動漫搞IP了,咔嚓,日漫禁播了。
對00后的朋友來講,比起四驅車、悠悠球這些奧迪雙鉆的玩具。奧飛買下版權的喜羊羊、鎧甲勇士、巴啦啦小魔仙等IP,在他們的童年中更有存在感。
奧飛娛樂從玩具生產廠商搖身一變成了國漫投資大佬。很多我們熟悉的影視劇的幕后,都有它的身影 。
《大圣歸來》火了,就買下了它的的制作公司大千陽光。喜羊羊火了,就買下了《喜羊羊與灰太狼》的版權。2016年的《刺客信條》電影也是由奧飛牽頭拍攝的。還投資過《荒野獵人》助力小李子圓夢奧斯卡。
別看奧飛娛樂的業務鋪得廣,但財報告訴我們,核心營收業務還是玩具。
(圖片來源:奧飛娛樂財報)
如今的奧飛娛樂已經連續兩年虧損,市值也遠低于巔峰時期。作為一家代表著中國玩具、動漫品牌的公司,如今缺乏拳頭產品,攤子又鋪得極大。
矛盾的是,作為主要營收業務,官網下顯示玩具的那顆星,卻已經暗淡無光。
(圖片來源:奧飛娛樂官方網站)
而且財報里面提到的玩具業務,和我們印象中的奧迪雙鉆,已經不太一樣了。
不得不承認,玩具這個行業,確實變了天了,潮玩、盲盒、電子游戲,成了新時代下的消費趨勢。
但玩具在進化,我們在長大,唯一不變的是童趣,和對無憂無慮自由生活的眷戀。
封面來源/ 視覺中國
原創/AI財經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