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場監管局關于童車等54種工業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的通報
2022年上半年,省市場監管局組織對童車等54種工業產品開展了質量監督抽查,現將抽查結果通報如下:
一、總體抽查情況
本次對日用及紡織品、電子電器、輕工產品、建筑和裝飾裝修材料、機械及安防產品、電工及材料、食品相關產品等7大類54種工業產品開展了抽查,共抽查985家企業生產或銷售的1764批次產品,其中生產領域抽查904批次產品、線下流通領域抽查800批次產品、線上電商領域抽查60批次產品。檢測發現84批次產品不合格,不合格發現率為4.76%,其中生產領域33批次、線下流通領域46批、線上電商領域5批次。不合格產品中發現2批次涉嫌假冒生產,已交由企業所在地市場監管部門處理。
二、抽查結果分析
(一)日用及紡織品。抽查兒童及嬰幼兒服裝、童車、學生服、泳衣、床上用品、毛巾、休閑服、纖維制品等8種218批次產品,檢測發現15批次不合格產品,不合格發現率為6.88%。
1.兒童及嬰幼兒服裝。抽查24家企業銷售的50批次兒童及嬰幼兒服裝(含電商領域25批次),其中檢測發現不合格產品6批次,不合格項目為纖維含量、上衣附件抗拉強力、褲子繩帶要求。
2.童車。抽查27家企業生產或銷售的38批次童車,檢測發現不合格產品3批次,不合格項目為危險夾縫、動態耐久性試驗、小零件。
3.床上用品。抽查17家企業生產或銷售的20批次床上用品,檢測發現不合格產品1批次,不合格項目為纖維含量。
4.休閑服裝。抽查20家企業生產或銷售的30批次休閑服裝,檢測發現不合格產品2批次,不合格項目為纖維含量。
5.纖維制品。抽查16家企業生產20批次纖維制品,檢測發現不合格產品3批次,不合格項目為千米棉結、單紗斷裂強度、條干均勻度變異系數、斷裂強力偏差率。
6.其他日用及紡織品。抽查了48家企業生產或銷售的60批次學生服、泳衣、毛巾,檢測未發現不合格產品。
(二)電子電器。抽查移動電源、LED燈等2種40批次產品,檢測發現3批次產品不合格,不合格發現率為6.0%。其中,抽查10家企業銷售的20批次移動電源,發現不合格產品2批次,不合格項目為外觀及標識、常溫下的有效輸出容量;抽查11家企業銷售的20批次LED燈,發現不合格產品1批次,不合格項目為結構。
(三)輕工產品。抽查液化石油氣、木質家具、危化品、燃氣灶具、電動自行車袋等5種284批次產品,檢測發現19批次產品不合格,不合格發現率為6.69%。
7.液化石油氣。抽查129家企業生產或銷售的129批次液化石油氣,檢測發現不合格產品15批次,不合格項目為銅片腐蝕(40℃,1h)、C_(3)+C_(4)烴類組分(體積分數)。
8.木質家具。抽查16家企業生產或銷售的30批次木質家具,檢測發現不合格產品2批次,不合格項目為甲醛釋放量。
9.危化品。抽查33家企業生產或銷售的50批次危化品,具體包括次氯酸鈉、氫氧化鈉、鹽酸、工業氮、氟硅酸鈉、硝酸鈉、工業氧、工業用亞硫酸氫銨、工業用液氯、漂白粉、溶解乙炔、碳化鈣、液體無水氨等13種產品,檢測未發現不合格產品。
10.燃氣灶具。抽查11家企業生產或銷售的20批次燃氣灶具,檢測未發現不合格產品。
11.電動自行車。抽查11家企業銷售的15批次電動自行車,檢測發現不合格產品1批次,不合格項目為車速提示音。
(四)電工及材料。抽查鉛酸蓄電池、高低壓成套開關和控制設備、電線電纜、水泥包裝袋等4種85批次產品,未發現不合格產品。
(五)機械及安防產品。抽查安全帶、安全帽、保護足趾鞋、車用柴油、車用汽油、充電器、船用柴油、防刺穿鞋、防靜電服、防靜電鞋、機動車零部件、汽車用制動器襯片、汽車電線束、汽車內飾材料、潤滑油、酸堿類防化學品防護服、專用車等17種407批次產品,檢測發現不合格產品11批次,不合格發現率為2.7%。
12.汽車電線束。抽查7家企業生產的27批次汽車電線束,檢測發現不合格產品4批次,不合格項目為端子與電線的連接。
13.潤滑油。抽查33家企業生產或者銷售的57批次潤滑油,檢測發現不合格產品2批次,不合格項目為運動黏度(100°C)。其中,不合格產品中1批次涉嫌假冒。
14.安全帽。抽查13家企業生產或者銷售的26批次安全帽,檢測發現不合格產品3批次,不合格項目為沖擊吸收性能、標識。
15.安全帶。抽查1家企業銷售的1批次安全帶,檢測結果為不合格,不合格項目為整體動態負荷、標識。其中,不合格產品中1批次涉嫌假冒。
16.防靜電服。抽查13家企業生產的15批次防靜電服,檢測發現不合格產品1批次,不合格項目為標識。
17.其他機械及安防產品。抽查7家企業銷售的10批次電動自行車充電器,17家企業生產或銷售的36批次汽車零部件,26家企業生產的40批次專用車,1家企業生產的3批次汽車內飾材料,51家企業銷售的100批次汽船用柴油,17家企業銷售的17批次車用汽油、13家企業銷售的13批次車用汽油、18家企業生產銷售的44批次汽車零部件,8家企業生產的8批次阻燃服,2家企業生產的2批次酸堿類防化學品防護服,4家企業生產的4批次保護足趾鞋,4家企業生產的4批次防刺穿鞋,3家企業生產的3批次防靜電鞋,以上批次產品均未發現不合格產品。
(六)建筑和裝飾裝修材料。抽查水泥、管材及管件、混凝土輸水管、建設用砂(機制砂)、建筑節能保溫材料及新型墻體材料、建筑型材、冷軋帶肋鋼筋、砌塊、灰砂磚、人造板、陶瓷磚、陶瓷坐便器、天然大理石板材等13種472批次產品,發現不合格產品27批次,不合格發現率為5.72%。
18.水泥。抽查49家企業生產或銷售的97批次水泥,檢測發現不合格產品1批次,不合格項目為燒失量(質量分數%)。
19.管材及管件。抽查47家企業生產或銷售的107批次管材及管件,檢測發現不合格產品9批次,不合格項目為規格尺寸、灰分、縱向回縮率、靜液壓試驗(95℃ 165h)。
20.建設用砂(機制砂)。抽查17家企業生產或銷售的20批次機制砂,檢測發現4批次產品不合格,不合格項目為泥塊含量、石粉含量。
21.建筑節能保溫材料及新型墻體材料。抽查20家企業生產或銷售的25批次建筑節能保溫材料及新型墻體材料,檢測發現1批次產品不合格,不合格項目為抗壓強度。
22.人造板。抽查15家企業生產或銷售的20批次人造板,檢測發現1批次產品不合格,不合格項目為物理力學性能。
23.陶瓷磚。抽查17家企業生產或銷售的20批次陶瓷磚,檢測發現5批次產品不合格,不合格項目為單個最大值、平均值、破壞強度。
24.陶瓷磚。抽查17家企業生產或銷售的20批次陶瓷磚,檢測發現5批次產品不合格,不合格項目為單個最大值、平均值、破壞強度。
25.陶瓷坐便器。抽查11家企業生產或銷售的20批次陶瓷坐便器,檢測發現2批次產品不合格,不合格項目為沖水裝置、節水型雙沖式坐便器的全沖水用水量最大限定值、雙沖式大便器的半沖平均用水量、便器實際用水量、CL相對于OL垂直距離、CL相對于SL垂直距離、雙沖坐便器全沖用水量、坐便器平均用水量、坐便器節水評價值。
26.天然大理石板材。抽查17家企業銷售的40批次天然大理石板材,檢測發現1批次產品不合格,不合格項目為光澤度。
27.其他建筑和裝飾裝修材料。抽查28家企業生產或銷售的50批次混凝土輸水管,7家企業生產或銷售的20批次建筑型材,3家企業生產的4批次冷軋帶肋鋼筋,7家企業生產的14批次砌塊、灰砂磚,以上批次產品均未發現不合格產品。
(七)食品相關產品。抽查塑料材質食品相關產品、紙材質食品相關產品、橡膠材質食品相關產品、食品用洗滌劑、塑料購物袋等5種258批次產品,發現不合格產品9批次,不合格發現率為3.49%。
28.塑料材質食品相關產品。抽查49家企業生產或銷售的95批次塑料材質食品相關產品,檢測發現4批次產品不合格,不合格項目為負重性能。
29.紙材質食品相關產品。抽查27家企業生產或銷售的67批次紙材質食品相關產品,檢測發現3批次產品不合格,不合格項目為感官指標、油的滲漏性能。
30.塑料購物袋。抽查14家企業生產或銷售的30批次塑料購物袋,檢測發現2批次產品不合格,不合格項目為標識。
31.其他食品相關產品。抽查12家企業生產或銷售的55批次食品用洗滌劑,2家企業銷售的2批次橡膠材質食品相關產品,未發現不合格產品。
三、工作要求
針對本次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發現的問題,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強化抽查結果處理。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管理暫行辦法》等規定,做好監督抽查不合格產品后處理工作。依法查封、扣押不合格產品,責令不合格產品銷售企業停止銷售同一產品,全面清理、依法處置庫存不合格產品;責令不合格產品生產企業停止生產銷售同一產品,并明確整改要求,督促落實整改措施,及時組織復查。對涉嫌犯罪的,及時移送司法機關。依法將嚴重違法失信企業納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管理。結果處理情況及時錄入“湖北省產品質量監督管理信息系統”,省局將強化跟蹤督辦,視情通報各地結果處理情況。
(二)督促落實主體責任。將本轄區內抽查不合格產品情況報送當地政府,通報相關部門,采取有力措施,督促企業依法落實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引導企業嚴格按照標準組織生產,保障產品質量安全。
(三)加強質量技術幫扶。組織有關行業組織和技術機構,幫助企業深入查找原因,重點突出機制砂、陶瓷磚等產品合格率較低的生產企業,幫助提出改進措施和解決方案,促進行業質量水平提高。
附件:2022年童車等54種工業產品質量省級監督抽查不合格產品及企業名單.pdf